回歸傳統 素質教育

中國文字及教育文化絕對是世界文明的見證。象形文字系統、合併綜合教育形式雖與西方的串字拼音法、分科教育形式不同,但沉澱數千年來從未失傳,直至現在甚至已有東風西漸的現象,足見其優勝之處。

中國教育着重品德修養,推崇儒學,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亦即素質教育。儒學可以被視為一種合併綜合式的學術體系,它整合了倫理、政治、教育等多個領域的思考,涵蓋個人修養、社會秩序和政治統治並且涉及到人類關係的各個層面。從個人到社會,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準則。當然,具體的內容和理論在不同的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呈現出多樣性和變化性。《論語·學而篇》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自古以來重視五倫,對學生之要求以仁愛孝悌為重,學做文章前,還得先學做人。

這個與西方教育模式有所不同(除卻教會學校會加入宗教思想,加強愛的教育),西方分科式教育着重專業,教學方式強調系統,相對比較重視個人發展、自主性和創造力。許多西方國家的教育系統在中學階段開始強調學科的分化和專業化。學生在高中階段通常需要選擇特定的學科或學習領域,並在大學或專業教育中進一步專攻該學科。這種分科的選擇通常會影響學生的大學專業選擇和未來職業方向。

但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的教育體系也開始加入培養綜合能力,教育趨勢正在漸漸朝向更綜合和跨學科的方向發展。這種發展旨在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

而中國的教育體系也在致力尋找平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優化傳統合併綜合式,推動綜合素養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述可見,中西式的教育模式各有優點。培養跨學科思維和增強實際應用能力固然重要;然而加強素養教育,着重品德修養,培養學生的五倫、人類關係以至世界觀,才可化解衝突,使世界在進步的同時以愛維繫,天下太平。

本文作者陳浪曦為香江印社秘書長及同硯書社社員。幼年跟隨莫建美(佘雪曼門人)學書法,上溯佘雪曼、胡小石、李瑞清。曾得佘雪曼指點。2011年修畢香港大學校外書法文憑。現隨鄧昌成學篆刻,唐建垣習甲骨文。其篆刻作品曾代表香港於日本京都美術館、西泠印社、虞山印社作交流展出。2022年獲國家藝術基金(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西泠學堂書畫篆藝術人才培養項目,錄取成為培養成員。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